字級
- 大
- 中
- 小








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 經典示範教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妙法蓮華經》
2018-12-14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2018年第三屆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12月12、13日在佛光山金光明寺舉行,13日安排2場經典示範教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及《妙法蓮華經》。
第一堂《菩提道次第廣論》教學分享,由香光尼佛學院副院長見可法師主持,福智僧團常住副住持如得法師、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講授。
如得法師播放福智僧團比丘們辯經的影片,非常特殊,由背經、辯經中提起觀照的智慧。法師提醒佛門修行,最重要的不是教學法,而是身心能安住。是人才進得來、寺院待得住、修行走得上、輪迴出得去。福智僧團非常重視聞思修,聞思修是解脫的唯一舟航。對於《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學,一樣是踐行聞思修。
接著解釋《菩提道次第廣論》經題,是趣向無上菩提之涅槃路,修學過程必須經歷的階段不可缺略或躐等,廣論的意思是,引經論來破立較廣且細緻。總攝《菩提道次第廣論》,就是眾生達到究竟離苦得樂的操作手冊。法師強調經典是用來修觀的,用來實修的。
「萬善根本從師出」,師父日常法師的慈悲關懷徒眾,堅持戒行,種種言教身教,是弟子們修行發心立願的典範。福智僧團和合,80%以上的僧伽都能安住,大家終日背經、辯經、譯經,思惟法義。從聽聞 背誦、思維、觀察、辯論、串習而成解脫之舟航─聞思修。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引起如理作意而知道如何修行。嚴防六根染污、持戒如儀,優游於經論智慧法海僧團和合,安然自在。
郭基瑞執行長說明,僧團是住持正法、廣布流傳;而信眾則是護持僧團,集聚資糧。在家居士每周一次聚集聆聽日常法師講說《廣論》的錄音帶,班幹部共學備課,先為學員消文,之後聽完錄音帶後,班幹部帶領討論。學習《廣論》最重要的是要與生活結合,因為若知見不具足,行持必無法如法。學習一年後參加八關齋戒、第三年打佛七;而平常待人接物、應對進退皆是自我審視正知見是否具足的準則。聞思修,學了廣論,必定要從事義工工作,長期義工參與法人事業、短期則為護持營隊、法會。許多護法善信以佛法正見經營企業,總之人間佛教與傳承教法是福智僧團宗旨。
第二堂精采萬分的《妙法蓮華經》示範教學,由政治大學教授熊琬主持;法鼓山僧團弘化發展專案召集人果慨法師、新加坡漢傳佛學院學術副教授王晴薇、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兼任講師莊凱婷演繹法華的時代性並結合藝術實作教學。並引導大眾靜坐,接著拿起彩筆,畫出《法華經》佛陀放光的光環。
果慨法師講說主題為「法華禪觀的研究」《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門示現,沒有「觀」,不可能成就「普」,修「觀」成就才能「普」,才能救度眾生。觀世音菩薩所以是觀世音,正因為他懂得聆聽。現代人根基歡喜用提問、回應的方式,弘揚佛法要懂得跨領域、跨不同的機制。不要侷限於文字相,用僵硬的文字來對「活」的人,重要的是彼此生命光華的輝映。AI時代來臨,這樣的生命輝映是AI無法取代的。佛教講實修,弘法要重視契理契機,如果只會講死的文字,早晚會被AI取代。
王晴薇講說如何受用經典帶來的利益。剛強眾生如何起修慈悲,《法華經》中有解方,也有一切問題的解答,要先饒益一切眾生,要有方便、有施設。設計的共修課程一期8次,每次2小時,帶領共修的學員 先禪修,再拜佛、行道誦經,然後進行講經與討論,分享生活中如何實踐法華的修行。共修前,如果學員先誦過5部法華經之後才來上課就有一份熟悉與親切感,宗教發聲唱誦、靜坐、調息的利益很大,發聲調節咽喉的神經,調息可以調節肺臟,有效調節神經系統。智者大師在「法華三昧」中提到誦經,每一句都要清晰,不急不緩。這其實是感性與理性的高度運用,又含有空性的智慧,因為觀音聲如空谷響。經典中談到誦《法華經》的目標,希望得見普賢菩薩,慧思法師誦了數千部《法華經》之後,不急著應世說《法華經》,而是先尋師指導禪修。這些祖師大德修行典故,啟發了設計課程次第。
壓軸的莊凱婷講師,以靜坐、畫筆帶領大眾進入另一嶄新境界。他與王晴薇老師嘗試試驗性課程,在課程中加入藝術元素。讓學員靜坐、拜懺、誦經,然後繪畫。誦經時從聆聽開始,全身感官打開,將聆聽的能力全然開放,聆聽幫助人們將生活圈打開,老師鼓勵大家要像小孩童一樣,用全新的耳目發現世界。莊老師相信,生命就是一個藝術的創造,會請學員選一段《法華經》中最喜歡的經文,將經文放大書寫,然後依照經文來創作,例如有學員畫出「三界火宅」、「藥草喻品」,畫出佛弟子們歡喜信受的表情等。
金光明寺大雄寶殿中,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研討會的會眾,隨著引導靜坐,放鬆身心,放下目的,拿起筆用心感受每一個筆觸,創作佛陀眉間放光的畫作。
望著桌上畫紙,每個人臉上透著寧靜安詳,轉頭與鄰座交換想法,大眾展笑顏同聲讚歎,藉由畫筆與經典對話的教學法。
第一堂《菩提道次第廣論》教學分享,由香光尼佛學院副院長見可法師主持,福智僧團常住副住持如得法師、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講授。
如得法師播放福智僧團比丘們辯經的影片,非常特殊,由背經、辯經中提起觀照的智慧。法師提醒佛門修行,最重要的不是教學法,而是身心能安住。是人才進得來、寺院待得住、修行走得上、輪迴出得去。福智僧團非常重視聞思修,聞思修是解脫的唯一舟航。對於《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學,一樣是踐行聞思修。
接著解釋《菩提道次第廣論》經題,是趣向無上菩提之涅槃路,修學過程必須經歷的階段不可缺略或躐等,廣論的意思是,引經論來破立較廣且細緻。總攝《菩提道次第廣論》,就是眾生達到究竟離苦得樂的操作手冊。法師強調經典是用來修觀的,用來實修的。
「萬善根本從師出」,師父日常法師的慈悲關懷徒眾,堅持戒行,種種言教身教,是弟子們修行發心立願的典範。福智僧團和合,80%以上的僧伽都能安住,大家終日背經、辯經、譯經,思惟法義。從聽聞 背誦、思維、觀察、辯論、串習而成解脫之舟航─聞思修。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引起如理作意而知道如何修行。嚴防六根染污、持戒如儀,優游於經論智慧法海僧團和合,安然自在。
郭基瑞執行長說明,僧團是住持正法、廣布流傳;而信眾則是護持僧團,集聚資糧。在家居士每周一次聚集聆聽日常法師講說《廣論》的錄音帶,班幹部共學備課,先為學員消文,之後聽完錄音帶後,班幹部帶領討論。學習《廣論》最重要的是要與生活結合,因為若知見不具足,行持必無法如法。學習一年後參加八關齋戒、第三年打佛七;而平常待人接物、應對進退皆是自我審視正知見是否具足的準則。聞思修,學了廣論,必定要從事義工工作,長期義工參與法人事業、短期則為護持營隊、法會。許多護法善信以佛法正見經營企業,總之人間佛教與傳承教法是福智僧團宗旨。
第二堂精采萬分的《妙法蓮華經》示範教學,由政治大學教授熊琬主持;法鼓山僧團弘化發展專案召集人果慨法師、新加坡漢傳佛學院學術副教授王晴薇、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兼任講師莊凱婷演繹法華的時代性並結合藝術實作教學。並引導大眾靜坐,接著拿起彩筆,畫出《法華經》佛陀放光的光環。
果慨法師講說主題為「法華禪觀的研究」《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門示現,沒有「觀」,不可能成就「普」,修「觀」成就才能「普」,才能救度眾生。觀世音菩薩所以是觀世音,正因為他懂得聆聽。現代人根基歡喜用提問、回應的方式,弘揚佛法要懂得跨領域、跨不同的機制。不要侷限於文字相,用僵硬的文字來對「活」的人,重要的是彼此生命光華的輝映。AI時代來臨,這樣的生命輝映是AI無法取代的。佛教講實修,弘法要重視契理契機,如果只會講死的文字,早晚會被AI取代。
王晴薇講說如何受用經典帶來的利益。剛強眾生如何起修慈悲,《法華經》中有解方,也有一切問題的解答,要先饒益一切眾生,要有方便、有施設。設計的共修課程一期8次,每次2小時,帶領共修的學員 先禪修,再拜佛、行道誦經,然後進行講經與討論,分享生活中如何實踐法華的修行。共修前,如果學員先誦過5部法華經之後才來上課就有一份熟悉與親切感,宗教發聲唱誦、靜坐、調息的利益很大,發聲調節咽喉的神經,調息可以調節肺臟,有效調節神經系統。智者大師在「法華三昧」中提到誦經,每一句都要清晰,不急不緩。這其實是感性與理性的高度運用,又含有空性的智慧,因為觀音聲如空谷響。經典中談到誦《法華經》的目標,希望得見普賢菩薩,慧思法師誦了數千部《法華經》之後,不急著應世說《法華經》,而是先尋師指導禪修。這些祖師大德修行典故,啟發了設計課程次第。
壓軸的莊凱婷講師,以靜坐、畫筆帶領大眾進入另一嶄新境界。他與王晴薇老師嘗試試驗性課程,在課程中加入藝術元素。讓學員靜坐、拜懺、誦經,然後繪畫。誦經時從聆聽開始,全身感官打開,將聆聽的能力全然開放,聆聽幫助人們將生活圈打開,老師鼓勵大家要像小孩童一樣,用全新的耳目發現世界。莊老師相信,生命就是一個藝術的創造,會請學員選一段《法華經》中最喜歡的經文,將經文放大書寫,然後依照經文來創作,例如有學員畫出「三界火宅」、「藥草喻品」,畫出佛弟子們歡喜信受的表情等。
金光明寺大雄寶殿中,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研討會的會眾,隨著引導靜坐,放鬆身心,放下目的,拿起筆用心感受每一個筆觸,創作佛陀眉間放光的畫作。
望著桌上畫紙,每個人臉上透著寧靜安詳,轉頭與鄰座交換想法,大眾展笑顏同聲讚歎,藉由畫筆與經典對話的教學法。
最新消息
印度北方邦義診 佛教聖地僧伽施以療法蠲除病痛
2025-10-16竹東大覺寺 捐贈「吉祥公益米」溫暖人心
2025-10-16世界鐵人三項選手訪南天寺 視障運動員體悟佛法與競技共融
2025-10-16宿霧強震第二波賑災行動 佛光人深入偏鄉博哥送暖
2025-10-1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鄉土情4-1
2025-10-16巴黎佛光人捐贈公益物資 關懷弱勢群體
2025-10-15Sagay教育局28週年慶頒獎典禮 表揚佛光山推動三好校園貢獻
2025-10-15不丹駐澳大使團副團長參訪南天寺 攜手推動佛教教育合作
2025-10-15藝遊芳華彩墨展開幕 交織藝術與信仰
2025-10-15金光明寺讀報教育 開啟中園國小學生閱讀新思維
2025-10-15
相
關
消
息